提到程序员或是数据科学家,
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形象?
穿着格子衬衫、不修边幅的眼镜宅男、
还是身穿长裙、高跟鞋的迷人女性?
也许99%的人会选择前者,
而历史却告诉我们——后者才是最初的“程序员形象”。

女性才是“天生的程序员”

Lovelace不仅是第一个程序员,也是最早意识到计算机完全潜能的人,但由于她的理论太过前卫,一直无人问津。
直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之后,曾做过计算员的六名优秀女性便被选为ENIAC的首批程序员。六位新入职的女程序员不得不从无到有、无师自通地摸索出为ENIAC编程的方法,这无疑对此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被迫深藏功与名的女程序员们

到了1960年代末,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让软件的巨大潜力渐渐凸显。尽管编程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人们对它的看法,逐渐从无足轻重的“soft work”,变成了有难度、有价值、能够赚大钱的“modern software”。这也让老板们开始重新思考程序员的录取标准。
在当时广泛应用的PAT测试(Programmer Aptitude Test)评价体系下,1400个研究对象里有1200个都是男性,因此“不善交际、共情能力差”被作为一项重要特质归入了侧写中。这正是后来人们心中“程序员=社恐自闭宅男”的刻板印象起源。而由它导致的性别比悬殊的录用结果,也让女性在行业内的地位直线下降。

只关乎能力,无关乎性别
而这段历史也在告诉我们:所谓的“男女天性差异”,其实从来不是今天程序员男多女少的真实原因,更不是应该劝阻任何女孩投身科技事业的理由。

Tableau、Python的熟练程度如何?
机器学习预测建模有没有掌握?
毕业前是否有参与工业级项目的经验?
……
都成为了企业衡量一名毕业生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