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九大投行纷纷加入“涨薪大军”的消息亮瞎了无数人的双眼,
两个月过去了,各大银行相继发布面邀,
数十位蔓藤学员也带回了“绝密笔经面经”和想对学弟学妹说的建议(吐槽),我们快来听听看!

打了半辈子游戏的我输在了“游戏”上!



那么这些游戏是否有方法可循?能不能提前练习呢?
实际上,这些游戏根本没有对或错的结果,招聘方希望看到的是简历上无法体现的注意力、决策力、灵活性、利他主义等个人特质,往往脱颖而出的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人”而是“最合适的那个人”。
更多Pymetrics Games小技巧,可以扫码获取哦!

那些面试完才恍然大悟的事
-“原来我从第一步职位确定时就选错了”
对于投行业务,一般将风险/量化简单定义为中台,技术支持定位为后台,而前台主要包括行业组以及产品链。产品组包括债、股、并购;行业组包含投行比较关注的行业例如互联网信息技术、医疗、房地产、快消零售等。其中产品组M&A(并购)相对来说难度大于DCM(债)和ECM(股)。
“只知道想往投行前台岗位发展,却没有弄清里面的细分,当时确实走了一些弯路。”小K与我们分享到。

-“从没实习过的我,在Networking上花了大功夫”
“真心建议大家在没有合适的实习时就不要死磕了,想办法Networking或狂刷技术才是正经事,这软硬两个指标,总要有一项符合企业门槛。
Networking这里特别指大企业的recruiter,最好每年有超过2次,每次超15分钟沟通。LinkedIn好友我硬是拉到了快3000,这对我后来拿到面试至关重要。”小Z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