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来说,初创公司非常渴求与现金储备充足的中国科技新贵们接触,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投资紧缩的大形势下。中国的投资人们也可以帮助硅谷的初创公司在饱和的美国市场之外敲开十几亿消费者的大门。这种投资甚至会改变一个公司的成长轨迹。“没有了来自于中国的资本,硅谷众多科技公司的融资根本无法运作。” Skymind.io 的 CEO Chris Nicholson 说到。他接受了来自腾讯和一些其他中国投资者的投资。一些在排外的风险投资世界遭到拒绝的企业依然能够得到中国投资者的青睐,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游戏规则。但是,对彼此的不信任是这种投资中很突出的不利因素。一些初创企业对中国投资人的强硬手段保持谨慎的态度。一些人担心这种合作会导致自己的创新被中国投资者复制。同样的,中国投资者作为硅谷这片土地的“后来者”,也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一个“钱多、人傻”的形象。在访谈中,很多美国创业者认为中国投资人经常不按常理出牌。Quixey 就被上了一课。2013年,在拿到阿里巴巴第一笔投资不久后, Quixey 开始为这个中国集团进行一些定制化的开发,希望将应用内搜索的技术搭建在阿里巴巴的云服务上,从而将这个服务提供给广大的中国消费者。当时签署的协议规定,这项服务在阿里云平台上的收益将会由阿里巴巴和 Quixey 平分。但今年早些时候,争议出现了。阿里巴巴声称 Quixey 没能按时交付项目成果,而 Quixey 称阿里巴巴有上千万美元的项目款未结。同时,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期望中的分销收入并没能实现,因此对于 Quixey 没能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非常的失望。而且在2015年阿里巴巴的内部组织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和阿里巴巴有工作往来的初创公司,包括 Quixey,都觉得被自己被一大长串的规章制度阻挡在外。此外,语言的壁垒也是交流不顺畅的一个原因。Quixey 曾考虑过将阿里巴巴告上法庭,但最后认为并不值得。很少有初创公司能够负担起这种级别诉讼的律师费,更何况被告依然是他们最大的客户和投资人。公司内部的动荡最终导致数位团队核心的离职,公司的创始人也不再担任 CEO 一职。“我们当然非常珍视和阿里巴巴的关系,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 Quixey 的发言人 Scott Samson 说道。但是,他拒绝对其他的事件进行评论。阿里巴巴也拒绝评论,因为其内部政策不允许他们透露投资的具体细节。
除了 Quixey,很多投资者认为,硅谷与中国的关系,在充满了机遇的同时,也充满了基于文化背景的误解,许多合作因此夭折。TrasLink Capital 的常务董事 Jay Eum 说,虽然纸面上的承诺看起来好到令人激动,但实际的执行中有很多妥协的部分。在中国,法律的力量没有那么强大,更决定性的力量是当地政府。在与数不清的公司的较量中,公司领导者的铁腕有时候是必须的。投资者有时会过问一些产品、经营上的具体问题,在硅谷,这些问题被视为过度干预,但在中国,有些条款会造成大问题。有时,投资者会积极接触一个初创公司的创新理念,最后转投其竞争对手——这种事情也并不是个例。Skymind.io 的 CEO Nicholson 说,有时候美国的初创企业并没有退出一笔坏交易的能力。“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让公司活下去。所以即使有些投资条款不那么合心意,你也没有提出那么多问题的权利。但是目前,我自己和中国投资者打交道的经历都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