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留学生转专业进脸书,我是怎么做到的?

August 22, 2022

如今,已经入职大厂、成功上岸的他们,

也曾经是你我身边普通留学生的一员。

他们也历经过和你一样有关语言、身份、文化的冲击与迷茫……

今天,他们想把自己的求职故事讲给你听,

在这个寒冬带给你一份慰藉与鼓励~

图片

转专业进脸书,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现在在Facebook任数据科学家一职,大学本科的专业是EE,后来来到美国攻读MBA。

在我找工作的阶段里,很多人都会有我为什么转专业的疑问。其实原因有三——

第一是兴趣。在中国的时候,我做过一段和EE相关的实习,当时觉得EE并不适合自己 。

第二是过去的工作经历。出国前,我有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理所当然地想应该读一个MBA专业,增加一下商科的管理知识。

第三是自己Research不到位。我当时错误地以为有了MBA的学位后,在美国找工作时,除了工科的岗位,每个职位都能沾边,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求职岗位的范围。

信息的不对称,没有专业的引导,再加上自己还处于学生的“想当然”思考模式,让我在之后找工作的阶段里吃了不少亏。

我是毕业前1年开始投简历的,由于我一直base在湾区,那时候,我不仅参加了自己学校的career fair,我还参加了几乎湾区所有学校的career fair。

由于那个时候我MBA的track选的是Finance,所以我投的比较多的岗位有2个。一个是Product manager, 另一个是Finance analyst。

湾区各大公司我都投了,比如Google,Apple,SanDisk,Pala alto network, Cisco,四大等,尽当时自己的所能把所有能接触到的公司和平台都去尝试了。

但最终的结果,可以说非常不尽人如意,全部落选。有时简历投递过去就如石沉大海一般。现在再重新回忆起那段经历,落选最大原因不外乎这两个——

第一是身份。国际学生由于身份问题,本来就处在弱势,再加上我读的MBA专业只有一年的OPT,所以很多HR看了我的简历,就直接pass了。

第二是专业。由于被拒的次数多了,我发现,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想要用MBA专业找到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身边有些MBA的国际学生找到了工作,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他们过去的工作经验正是应聘岗位需要的。

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都在想下一步该怎么走,每天处于很迷茫的状态。有一天,我突然在LinkedIn上看到以前教过我的统计教授转发了一些big data的信息。可能因为我在统计这节课的表现不错,所以我和这位教授在当天就联系好,并约了office hour。

那次office hour 可以说是我求职的转折点,教授先告诉我他对big data这个行业前景看法,并且和我分享了哪些公司需要有这样背景的专业人才,什么样的专业背景能够帮助自己拿到offer。

确定目标后,我开始在新学年选课的时候,尽量往Data这方面课靠拢,我的统计教授还推荐我报名了一个Data Science的bootcamp,提醒我含金量高的project是可以帮助我拿到intern机会的。

后来我在Python programing的课上主导了final project;在Marketing data analysis的课上,针对guest speaker提前做好research,课后,在LinkedIn上主动与其联络,接机询问“你们最近招intern吗?我正在找工作。”

结果得到的依然是非常官方的回答:“如果有职位,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的。”

说到这里,你们可能都觉得,怎么都是差在最后一口气上,以为剧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为何还是停留在原地

之后的3个月,我还是不停投简历,和guest speaker保持Email联系,update我的近况和新的project。

眼看暑假就要开始了,intern还没有任何着落。

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之前一位guest speaker的电话,他告诉我,“他的data team有一个intern position,你要不要来?”我当时兴奋地马上就答应了 。

所以,我的第一份数据工作,连面试都没有,就直接录取了。

我周围的同学都很羡慕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做,好运就轮到自己了。

但其实,其中的努力只有我才知道。

逐梦北美 不负韶华

那么该怎样和教授或者guest speaker “套磁”呢?

积极networking是充分条件,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是必要条件。首先你要自己有干货可以去network,尽可能多参加一些业界人士的talk或者speech。尝试在课前做一些他们team或者公司的调查,并积极和professor保持联系。

对于学生党,我的建议就是认真做好project!

首先判断学校哪门课的project对你将来找工作有用,然后请自告奋勇当leader,好好准备project presentation,参与整个流程。这是练自信,锻炼英语和表达的最好时候,与其为了准备面试才开始练,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练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