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校园好似井底之蛙?涨人脉阔眼界的渠道都在这儿啦!

September 16, 2022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抱团取暖”,
在熟悉的氛围和语言中寻求身在异国他乡的安全感。
长此以往,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仿佛“留了个假学”,
在文化融入、社交人脉甚至英文方面大大缺失。
那么如何做才能“冲出”校园、开眼界涨人脉呢?

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研讨会/活动等

当学校邮件通知近期会的大型招聘活动或者是研讨会,大家就可以积极注册准备参加了。经由学校这个官方渠道举办的活动一般规格较高,且更加正规高效。

在这些你未来的雇主或者校友会出现的正式场合中,请穿着合身且专业的正装,悄悄躲在最后一排一味听讲可不是什么好选择,而应不断思考、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人感受到你在认真听。

最好能在会后与感兴趣的雇主或者校友进行有效沟通,并且为其留下积极印象。如果可以找学姐学长引荐一下,那样就更完美啦~

与老师、辅导员、校友保持紧密联系

常常有来自老师的指导一定会让你的学业更加顺利,例如在每学期自己的选课安排确定之前,可与老师预约面谈,寻求他们给出的建议;或者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周,请老师帮忙检查选课是否还有什么问题,这样也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出课程选择的调整。

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守时,实在有急事不能前往要尽量提前知会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礼貌用语,与老师保持适当的交谈距离;在每次的谈话之初就明确表达来意,尽量不过多占用老师的时间并在谈话结束后积极表达谢意。

当学校的老师们对你愈加地了解与信任,就会在有推荐学生的机会时,更有可能第一时间想到你。而与校友前辈的交流,哪怕是保持在社交媒体上的联络,也能起到相同的积极作用。

加入校园或社区的兄弟会/姐妹会

中国学生往往会将“兄弟会”与沉迷Party、饮酒作乐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有可能是一种偏见。

虽然适当的Party必不可少,但更不乏公益慈善、海外交换、募捐演出、援助难民这样的活动,要知道加入类似这样的团体,可是将自己的朋友圈多元化、扩大化的绝佳机会。

Robert就是这样一位在大一刚入校就申请加入了兄弟会的中国学生,当他聊起自己的留学生活,仿佛比其他同学丰富了不知多少倍,这不仅给了他融入美国文化的诸多优势,更让他提升了自己做选择的能力。

从通过朋友推荐进入了Morgan Stanley,后来又转战咨询行业,直到现在准备去剑桥念MBA,一步步的改变与进步可以说都与他的人脉圈不无关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什么都按部就班、随波逐流,就太没意思了。”

同样是留学数年的生活,大家的收获与感触却有着天差地别。就像留学的意义从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你能在那方天地拓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磨炼出的意志与担当。

何不试着走出中国留学生的舒适圈,尽可能地伸展“触角”,为自己的未来谋求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