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签,还有哪些在美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September 7, 2022

曾以为读了美国名校研究生,不愁没有工作,
曾以为国内外任我发展,却不料成了裸归回国的那80%。
除了运气不好抽签难,在美找工作到底还难在哪里?
有没有可以提早把握的因素能让求职水到渠成?

得到工作许可是硬指标

在美国本科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都会获得OPT签证(optional practice training)。在此期间雇主会考察学生的表现,再进一步明确是否提供sponsorship。

H1B是最常见的工作签证,审核将考察职位和申请者所学专业的契合度。但工作签申请复杂,还有摇号等运气成分,因此也让不少留学生望而却步。

然而,从数据可以看出,留学生使用OPT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从早些年的15%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26.2% ↓

而在H1B获批国别占比中,中国位列第二,获批者的占比为12.4%,虽仍远远低于印度,但同学们也不必因此不敢尝试,毕竟多一份申请就多一份希望。

目标不明确便开始海投

事实上,很多同学自身的条件十分出色,却意外“败”在了缺乏投简历的技巧上。

例如没有仔细研读每一份岗位描述,全靠一份简历“一键投递”;或者金融专业毕业,投递“金融”关键字的工作,却忽略了金融方向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领域,没有明确职业细分方向的一通“乱投”,往往换来简历的石沉大海。

· 通过校友、老师、同学、学长进行内推,拿到面试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 和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建立关系,了解他们的实习和求职路径并且做参考,第一份实习也许就找到了;
· 若是经推荐拿到面试,需提前掌握一些公司的内部资讯、更明确职位要求,通过面试的几率自然更大。

这些都是相比“海投”更有效率的方法,只要提早有意识地规划与积累,像当初规划留学一样规划求职路线,找到工作的概率一定会高得多~

只重技术,忽略了软技能

不少中国学生花大量时间考下专业证书,将自己的硬实力磨炼地十分成熟,认为只要技术过硬,就能进入心仪的公司工作。但一味刷题做项目刷GPA,却牺牲掉面试的准备时间,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是否能够跨文化沟通、是否了解美国职场文化、是否拥有沟通力、领导力、团队协作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美国企业在面试时十分关注的部分。相较于只懂技术的“大拿”,雇主们更愿意看到你在面试中展现的个人魅力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