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你想多了!小扎:人可以少,但事要做得多

小扎最近日子过得不算太平, 广告疲软、元宇宙持续亏损, 不光财报“炸了”, 还要面对员工质疑、高管离任, 接下来的Meta又会有哪些新举措? 还想休假?别怪我抓狂 据报道,在6月30日召开的一场全公司大会上,有一名员工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休假问题:询问“Meta Days”或在新冠疫情期间引入的额外休假政策是否会在2023年继续? 听到这个问题后的扎克伯格“显得明显抓狂”。他回答道:“嗯……好吧,鉴于我在其余问答环节中的语气,你大概可以想像我对此的反应。” 会议上扎克伯格透露Meta将对员工实施更高标准,并对那些无法达到新绩效标准的人进行裁员。 扎克伯格甚至说:“实际上,公司里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应该在这里。”他希望新标准会让一些员工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里,然后进行“自我选择”。 我们的应对:少花钱、多办事 小扎这样的态度也并不令人意外。广告业务疲软、元宇宙业务续亏,Facebook母公司Meta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出现史上首次营收下降,盈利也超预期大幅下滑。 扎克伯格在其公司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经济似乎已经开始下滑,这将进一步损害数字广告业务,所以Facebook母公司必须以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他说:“很难预测衰退会有多深或持续多长时间,但我想说的是,情况似乎比上个季度更糟糕。”“这是一个要求更高工作强度的时期,我希望我们用更少的资源完成更多的工作。” -今年5月初,Meta宣布大幅放缓招聘,但没有公布任何裁员计划。 -6月Meta证实招聘工作已大范围暂停,并将其在2022年招聘工程师的目标从最初的约1万名降至6000-7000名左右。 -7月初,扎克伯格在一次内部问答活动上向该公司员工发出了措辞严厉的警告:“准备史上最差之一的经济衰退,不想干可以走。” -如今,已为裁员计划做出说明:“我们的计划是在明年稳步减少员工人数增长,许多团队都将缩减规模,以便我们可以将精力转移到公司内部的其他领域。” 提升自己成为唯一出路 近来的裁员与经济形势,对于希望明年暑期冲刺大厂实习和全职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打击。但同时同学们也需要明确——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是始终没有改变的,通过提早规划、背景提升等来为自己的实力加码,一定是突出重围的唯一选择。 据美国计算机行业协会(CompTIA) 数据,2022 年将有2%增长——近178,000个新工作岗位,预计全美有 48 个州将增加技术工人。 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 (4.3%)、网络安全专业人员 (4%)、软件开发人员 (3.9%) 以及计算机和信息研究科学家 (3.5%) 在2022年预计将出现强劲增长的职业列表中处于领先地位。

“软核“客制化键盘问世 | 我们要和天才少年抢工作了?

他来了,他又来了, 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稚晖君,真名彭志辉, 曾因在B站发布自制硬币大小的AI电脑而爆红。 近日,他再次带来新项目: 一把完全客制化、带屏幕模块的机械键盘! 图源:Bilibili 彭志辉 ↑ # 从“壳制化”到“客制化” # 被称为“野生钢铁侠”的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真名彭志辉)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更新新作,这次是被他称为“很实用的生产力工具”——智能键盘。他从头开始设计键盘,并加入智能交互模块,让键盘不仅炫酷,还具备指纹识别等智能、实用的功能,他给这款产品命名为“翰文”。 他认为,很多“客制化”总是“以换壳为本”,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因此决定设计一款真正的、理想的科技化键盘。 图源:微博视频号 他从头开始设计电路硬件以及固件代码,基于“模块化”的思路,他给键盘加上了不止一块屏幕。键盘由三部分组成,除了本体之外,还有一个带USB hub功能的底座,以及一个可以替换成各种场景的智能交互模块。 为了解决一些效率提升的问题,他给键盘添加了指纹识别模块。还在空格键的下方添加了一个电容式的触摸按键条,其功能可以自定义。 图源:Bilibili 他称,这个项目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对于理想键盘的幻想,接下来会把“翰文”作为之后的主力设备,本次项目的软硬件都开源,欢迎大家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 # 这样的天才少年还有很多… # 彭志辉于1993年出生于江西,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 在彭志辉的B站账号里,他陆续发布了可以打游戏的充电宝、用螃蟹做的火星车,带电子墨水屏幕的智能门禁卡等等,从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到PCB手工焊接、软件和算法开发全部是由他一人完成。同时坐拥100多万粉丝,获得哔哩哔哩“2021年度百大UP主”称号。 图源:百度百科 在现实生活中,他则是华为于2020年招募的“天才少年”。所谓“天才少年”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于2019年发起的一项招聘计划,旨在吸引顶尖人才。目前共招募19人,最高年薪达201万元。 不止华为,为了招聘并留住顶尖人才,阿里的“阿里星”、百度的“百度少帅”、腾讯的“腾讯技术大咖”都是类似的项目,旨在招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向的优秀人才,并有更多机会组织和带领自己的团队。 # 我们要和“天才少年”抢工作?# 虽然对于这些“惊为天人”的同龄人,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仰望、无法企及,但类似的“天才招募”计划则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集中在材料、芯片、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人才短缺,以及企业们求贤若渴的态度。 天才少年的任务是要像“泥鳅”一样,钻活华为的组织,激活华为的队伍。用任正非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从战略格局来看,我们要有一股‘新流’进来,让我们血管流着青春澎湃的血。” 实际上,无谓天资,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这样“青春澎湃的血”的机会,只要通过及早意识到求职规划、制定属于自己的方案的重要性,并按部就班进行努力,同样能够达成目标。

人人都想具备的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成为一名商业分析师是不少同学的理想, 也有同学愈发感受到商业分析能力的高应用性, 因此希望在专业之余掌握更多分析技术。 那么,对于留学生来说, 如何高效地炼成商业分析能力呢? 加载扎实的专业技能包 首先就知识层面上来说,掌握商业基本统计知识和商业模式理论及业务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而SQL、Python、Tableau等工具的熟练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数据分析工作的进行,从而全方位量化业务、帮助实现业务增长。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SQL,是一种特殊目的的编程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可以嵌套,这使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 Python解释器易于扩展,可以使用C或C++(或者其他可以通过C调用的语言)扩展新的功能和数据类型,也可用于可定制化软件中的扩展程序语言。 无论是投行、咨询或是科技领域,对用到Python做数据分析的场景都十分常见,建模、商业分析、开发工具模型……掌握Python就相当于学会“吸金大法”。 图源:Tableau官网 光是看到这样将分析数据和讲述数据做到如此惊艳的表达方式,多少人都在心底大喊“想学!想学!” 的确,在数据分析领域,不仅需要将庞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更需要让每一个人都看懂数据,最快get到数据分析的结论,Tableau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怪不得成为大企在招聘时,点名欢迎的技能之一。 不止于工具,更是综合效用的体现 从事数据类工作除了需要大量技能工具来支撑,数学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商业敏锐度等项能力也可谓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获取这些能力呢? · 注重PPT的编写和演讲 · 珍惜当众表达宣讲的机会 · 试着对市场的风吹草动做出判断 · 尝试接触不同行业的人 · 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当然,同样是数据分析师这个岗位,在不同行业如咨询和银行业中的职能则有所不同,需要同学们提早了解、并在职业过程中不断体会。 商业分析能力的习得,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工具学习,更多的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展现。因为数据分析不是万能的,需要很多其它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想通过“梦中情司”的面试,该做到的都为你整理好了→

好不容易在不断刷题、简历完善中冲破千军万马, 通过各大名企网申环节,获得宝贵的面试机会, 结果一面就挂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够好, 而是你没有展示出最应该展示的那一面。 那么像Google、苹果这些名企在面试时最看重什么呢? “ 这条黄金法则请你一定记住 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一条黄金法则: It’s NOT about you! It’s all about them! 作为应聘者,我们应永远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想问题: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人,他们想听什么样的答案。关心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他们的需求。 在面试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类似这样的表达:“这符合我的职业规划……”“我能学到很多,我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因为:Noboday cares about YOUR career path! 正确的表达思维是:你们想要什么?你们想找什么人?我该怎么贡献我的知识和技术去帮助实现你们的需要? 请时刻记住工作面试的真相:他们不是在找那个有知识技能的人,他们是在找他们最喜欢的人。 面试不是考试,不是人家问一句,你答一句。面试是交流,是认识和了解对方,是看你们来电不来电。缘分这法则,面试世界里照样适用~ “ 熟悉每个环节,争取步步为营 以苹果招聘面试为例,一般会分为HR电面、Team Leader的Facetime和现场面试三个步骤,那么在每个环节里,你该如何展示自己呢? 【Step1 HR电面】 在这一步暂不考察专业知识,面试官主要从教育背景、求职意向等基本信息对应聘者进行提问,以确认你是否满足他们的基本入职要求,从而决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 · TIP#1 熟悉简历 确保准确了解CV里的每个部分,做到回答时心中有数。 · TIP#2自我介绍 准备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时长保持在30s-1min,内容突出自己的长处以及对公司的热爱和忠诚。 · TIP#3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接听电话时请保持安静周围环境和良好的通讯信号,回答问题时注意自己的语气语速得当,内容实事求是。 【Step2 Team Leader Facetime】 在这一环节,你将面对来自Team Leader的“灵魂”拷问。面试官将从硬实力、软实力两方面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同时以一些行为类问题来考察个人素质,判断应聘者是否能够融入团队。 · TIP#1提前了解面试官 提前通过LinkedIn等途径阅读面试官的个人资料,了解其履历、性格、兴趣、爱好等等,这些能够让你在你们面试时找到一个很好的话题来切入主题。 · […]

有没有一种决定,当时似乎不起眼,回头看时却意义深远?

因为毕业时的某个契机来到某个城市, 却从此将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 因为某句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的鼓励, 咬咬牙坚持下来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选择无处不在。 有没有那么一项决定, 曾经看起来漫不经心, 而过了许久才发现它的意义竟如此深远? 概念有了,具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索柯尼石油公司人事经理保罗·波恩顿,在过去的20年中曾面试7.5万名应聘者,并出版过一本名为《获得好工作的6种方法》的书。有人请教他:“今天的年轻人求职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回答说,“这让人惊诧不已,想想看,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一件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这背后暗含的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深远意义。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事业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 在蔓藤接触的数万学生之中,绝大部分同学有做职业规划的概念,但当究其细节,例如面对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如何确立的职业目标等具体问题时,又往往难以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找份工作而已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只是帮助个人按照自身能力条件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则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且合理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当拥有了符合自身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在未来的漫长职业生涯中有一定的方向感,在疲惫时仍能产生动力。并且始终明白,我们工作并非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在迷茫或是挫败之际,也能对照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排除消极因素,继而心无旁骛地继续向前。 如何迈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萨伯的终身职业发展理论,把人从开始尝试进入工作直到推出这一时间段划分为4个大的阶段:分别为探索(15岁~24岁)、确立(25岁~44岁)、维持(45岁~64岁)、退出等阶段(65岁以上)。 而本科/研究生毕业之际,正处于从“探索”到“确立”的转折时期,在此时为职业生涯画下的“基调”,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那么,在大学期间的每一年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职业规划呢? 接下来,我们以“商业分析师”这一岗位为例,看一下在每个节点都应做好哪些准备?

马斯克自称大脑上云 | 科技洪流中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在马斯克身上似乎从来不缺少“热搜”, 无论花边新闻还是大胆言论,总能掀起层层波澜。 最近,他的一句“Already did it”, 再次挑起国内外的轩然大波。 而这其中,究竟是马斯克口出狂言还是伴随着过度解读呢? 01 “我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过” 狗狗币联合创始人比利·马库斯在Twitter上提问称,“如果你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且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过。这是否意味着你已经被重建了呢?”对于这一提问,马斯克评论表示,“已经做到了(Already did it)。” 图源:Twitter 此评论一出,很快引发了国内科技圈内关于“大脑如何上传云端”的讨论。360公司创始人兼CEO周鸿祎连续发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脑机接口可以用在临床医学上,用来治疗和帮助一些残障人士、精神疾病患者等,但在广泛的人类世界使用脑机接口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包括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等在内的人士均对马斯克所说的“大脑上传云端”持保留态度,甚至于认为是“行骗”。 但与此同时,不少人发现马斯克本人从来没有直接说过或者明确肯定“已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过。”而是仅仅回复了一句“Already did it”。 不过伴随这一事件的发酵,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想要真正地实现人脑乃至于“意识”的云端上传,仍需等待下一个重大的科研范式突破,但在医疗康复、大健康等领域,脑机接口技术以其广阔的应用场景、且落地效果较理想,正在展示着巨大潜力。 “科学技术从来都是中立的,关键还是要看用在什么地方以及什么人去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强脑科技资深科学家杨锦陈认为,任何一项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不合伦理且不被大众接受的现象。 作为“科技新生代”的我们,如何迭代并利用科技,如何在科技洪流中看清趋势,则成为了更深远的话题。 02 美企正步入一个新纪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企业正步入一个“新纪元”,即劳动力市场的人数逐渐下降,但在人力的方面的投入可能大幅提升并将一直呈现这种态势。 史密斯援引联合国的数据表示,美国自1950年以来每五年增加约500万劳动年龄人口的趋势已经放缓,并一直呈下降态势,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增长低迷的态势下往往伴随着劳动力短缺问题,根源就在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越来越少。 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ofLabor)6月份的数据显示,雇主普遍继续提高工资,然而劳动力参与率在三个月内已迎来了第二次下降,降至62.2% 。微软也首当其冲,为保留劳动力资源,在放缓招聘的同时也提高了薪酬待遇。 03 在变革中保持冷静、规划自我 科技的洪流伴随时间的滚滚车轮从未停下脚步,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然而越是在科技的飞跃与局势的重组之中,我们越应该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中立客观的判断,以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提前规划好路线。 踏入职场的第一步往往就意味着重大转折,尤其是对于希望冲刺明年暑期大厂实习/全职的高年级学生,“提早的规划”更是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如果认为以一己之力难以看清行业的新趋势、高潜的新发展,则可以适时依靠行业导师团队的指引,在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抓住秋招的契机成功上岸!

除了工签,还有哪些在美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曾以为读了美国名校研究生,不愁没有工作, 曾以为国内外任我发展,却不料成了裸归回国的那80%。 除了运气不好抽签难,在美找工作到底还难在哪里? 有没有可以提早把握的因素能让求职水到渠成? 得到工作许可是硬指标 在美国本科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都会获得OPT签证(optional practice training)。在此期间雇主会考察学生的表现,再进一步明确是否提供sponsorship。 H1B是最常见的工作签证,审核将考察职位和申请者所学专业的契合度。但工作签申请复杂,还有摇号等运气成分,因此也让不少留学生望而却步。 然而,从数据可以看出,留学生使用OPT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从早些年的15%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26.2% ↓ 而在H1B获批国别占比中,中国位列第二,获批者的占比为12.4%,虽仍远远低于印度,但同学们也不必因此不敢尝试,毕竟多一份申请就多一份希望。 目标不明确便开始海投 事实上,很多同学自身的条件十分出色,却意外“败”在了缺乏投简历的技巧上。 例如没有仔细研读每一份岗位描述,全靠一份简历“一键投递”;或者金融专业毕业,投递“金融”关键字的工作,却忽略了金融方向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领域,没有明确职业细分方向的一通“乱投”,往往换来简历的石沉大海。 · 通过校友、老师、同学、学长进行内推,拿到面试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 和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建立关系,了解他们的实习和求职路径并且做参考,第一份实习也许就找到了; · 若是经推荐拿到面试,需提前掌握一些公司的内部资讯、更明确职位要求,通过面试的几率自然更大。 这些都是相比“海投”更有效率的方法,只要提早有意识地规划与积累,像当初规划留学一样规划求职路线,找到工作的概率一定会高得多~ 只重技术,忽略了软技能 不少中国学生花大量时间考下专业证书,将自己的硬实力磨炼地十分成熟,认为只要技术过硬,就能进入心仪的公司工作。但一味刷题做项目刷GPA,却牺牲掉面试的准备时间,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是否能够跨文化沟通、是否了解美国职场文化、是否拥有沟通力、领导力、团队协作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美国企业在面试时十分关注的部分。相较于只懂技术的“大拿”,雇主们更愿意看到你在面试中展现的个人魅力与潜力。

怪不得这几个专业火遍国内外,震荡中依旧势头十足!

当疫情对大家学业就业的影响逐渐散去, 突如其来的裁员风暴和经济下行又似乎蒙上一层阴影。 但当我们以更宏观的视角进行整体评估, 却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可谓“危中有机”,巨大的潜力仍旧存在~ 2022上半年整体就业趋势向好 目前,美国就业率正逐步恢复至疫情前。尽管受互联网领域科技大厂裁员、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但6月开始形势转好。 其中,非农和非农私人就业增长最为显著。信息产业、教育和健康产业,及专业商务服务产业就业有明显增长。 就今年5月来说,16个州的失业率降低,34个州和DC的失业率保持稳定;非农就业人数在7 个州增加;亚裔失业率降至2.4%。 科技行业招聘人数与4月份相比增长了 2.1%,与去年同比增长17.5%,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23.5%。随后,医疗保健和建筑业的招聘增长最为显著,增长了 6.1%和3.2%。 14 个行业的招聘人数高于 COVID 之前的水平。与疫情前相比,招聘人数涨幅最大的行业是技术、信息和媒体(+23.5%)、金融服务(+16.4%)、运输、物流和仓储(+16.1%)。 主要城市就业力流动情况 2022年上半年,美国人口流失最多的城市是德克萨斯州的大学城-布莱恩、宾夕法尼亚州杜波依斯和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是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和佛罗里达州坦帕湾。 图源:领英洞察 自疫情以来,得克萨斯和弗罗里达的招聘需求明显高于求职热门城市——加州和纽约。 奥斯丁成为头号招聘热门城市。截至6月10日,开放岗位较20年同比增长83%。盐湖城和迈阿密紧随其后,开放岗位较20年同比增长66%和62%。 而大多数留学生选择的三番和纽约的开放岗位较20年同比增长仅为34%和48%。因此同学们也可以根据以上数据,重新定位自己的求职城市。 国际生利好!这几个行业势头十足 尽管疫情对于美国的就业率和岗位数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通过下面的折线统计图我们发现:从2020年初开始,美国人均月收入还是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增长幅度较疫情前相比更大。 其中,软件开发还是头号招聘热门行业。截止6月10日,开放岗位较20年同比增长120%;会计行业在行业变化下依然是刚需;银行业的岗位需求有所放缓,但较20年仍同比增长88%;电子工程类岗位需求持续走高。 就留学生们最关心的计算机科学、金融、数据、法律、工程、会计等行业来看,薪资水平大部分都保持在不错的水平范围内,远高于美国人均年收入$52800。

至此,FAANG裁员集齐…好在还有这些开岗的好消息!

就在刚刚,苹果也终于加入放缓招聘的大军, 继亚马逊、谷歌、微软、FB等大厂之后, 推迟原定2023年新增5%-10%岗位的计划。 至此,头部科技大厂FAANG全部集齐“覆没”, 科技类专业的留学生们还有上岸的机会吗? 1 放缓招聘拉响衰退警报 苹果公司宣布放缓部分部门2023年的招聘计划和预算投入,以应对潜在的经济衰退。受此消息影响,苹果股价直线跳水,最终收跌2.06%。 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的谨慎态度引发了美股大量抛售。苹果放缓招聘的消息释出后,当日早盘大幅冲高的美股指数在收盘前集体转跌。 与亚马逊、特斯拉、Meta等科技巨头均采取的不同规模的预算缩减、招聘放缓,甚至裁员等措施相比,苹果的缩减开支计划规模较小,仅限于部分团队,而非全公司范围,且苹果近期也没有任何裁员计划。 疫情期间,苹果的表现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比其他同行更好地经受住了过去的经济动荡。然而,供应链挑战还是让苹果开始面临困境,苹果CEO库克也曾提及经营层面的压力,强调公司已经“看到通胀”及其对毛利率、运营开支的影响。 2 停!先别急着自己吓自己 不过,留学生们先别急着emo!2022年上半年美国就业率整体仍呈上升趋势,就业率正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且部分行业就业增长喜人。千万别光盯着这些“坏消息”就把自己吓得够呛啦~ 虽然受互联网裁员、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但6月开始形势转好。信息产业、教育和健康产业,及专业商务服务产业就业有明显增长。 科技行业5月招聘人数与4月相比增长了 2.1%。与去年同比增长17.5%,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 23.5%;医疗保健和建筑业的招聘增长最为显著,分别增长了6.1%和3.2%。 5月有14 个行业的招聘人数高于COVID之前的水平。与疫情前相比,招聘人数涨幅最大的行业是技术、信息和媒体(+23.5%)、金融服务(+16.4%)、运输、物流和仓储(+16.1%)。 图源:领英洞察 3 机会还有很多,快来抓住!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其抱怨“时运不济”,不如踏踏实实研究岗位信息,想方设法提升综合竞争力,在这个秋招季一举逆风上岸!

终究还是没逃过…谷歌、微软也迎来了这一天

就在一众大厂纷纷冻结招聘之时, 职场人还在暗暗庆幸:幸好亚麻谷歌还在招人… 然而似乎并没有人能在经济下行之中幸免, 谷歌宣布下半年放缓招聘、微软同样“业务调整”, 下一家“暴雷”的大厂又会是谁呢? Google也开始放缓招聘 华尔街日报、CNN、CNBC等多家媒体已做出报道,据悉,谷歌和母公司 Alphabet 的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表示: “我们在第二季度增加了1万名谷歌员工,第三季度开始招聘的人数也非常多。这些数字非常惊人,即使是在这样不确定的时期。由于今年目前取得的招聘进展,我们将在今年剩余时间放慢招聘步伐。在2022年和2023年的剩余时间里,公司将专注于招聘工程、技术和其他关键职位。” 图源:WSJ 好在,工程师类岗位或将不受此次放缓招聘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高通胀、高利率和经济衰退的局面,这样的调整不可避免,但前两年疯狂抢人的盛景也确实很难再次出现。 微软计划裁员1% 微软成为了最新一家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期间裁员的大型科技公司。据报道,此次裁员影响到微软18万员工中的不到1%。 在这之前,微软放缓了Windows、Teams和Office部门的招聘,但同时又做出了招聘没有受到行业风向影响的保证。 “今天我们有少量的角色被取消。像所有公司一样,我们定期评估我们的业务人员并相应地进行结构调整,”微软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告诉彭博社,“我们将继续投资于我们的业务,并在未来的一年里全面增长员工人数。” 在过去的数月时间里,由于投资者担心经济衰退而撤资,科技行业内的裁员速度开始加速。初创企业不得不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随着不利条件的持续,已经产生了连锁反应:英伟达、Lyft、Snap、Uber、Spotify、英特尔和Salesforce都成为今年春天放缓招聘的科技公司。 上个月,Coinbase Global裁员1100人,占员工数18%;Unity Software上周发消息称将裁员4%;推特也发布消息称,人才招聘团队将裁员30%。 大厂职员“回流”让应届生“压力山大”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这些被裁员的大厂职员再次回流到就业市场,将使得本就艰难求职的new grad不得不迎来更大程度的竞争压力。 尤其对于希望冲刺明年暑期大厂实习/全职的高年级学生来说,看清目前的行业局势、提早为自己的求职之路做出规划就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