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录取率,月薪2.7万刀:留学生挤破头的Quant岗,到底怎么进?

对于很多留学北美的同学来说,进入华尔街顶级金融机构一直是梦想中的职业起点。然而近年来,随着求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想要拿到一家头部量化基金或投行的offer,已经难如登天

就在不久前,Business Insider 发布了一则震撼数据:Citadel Citadel Securities 2025年暑期实习招聘中,仅录取率0.4%共收到超过10.8万份申请,最终只发出300余封录用信——这个数字甚至远低于哈佛大学的本科录取率(3.4%)。

这已经不是“卷”,而是“地狱级难度”。

为什么Quant实习如此难进?

1. 申请量暴增,岗位却没有变多

2025年Citadel的实习申请数比去年增长了20%,而传统投行(如高盛、摩根大通)近年来还在缩招。越来越多的求职者转向买方(Buy-side),尤其是像Citadel、D.E. Shaw、Two Sigma这类顶尖量化基金。

2. 高薪+高转正,诱惑太大

Citadel实习生月薪可达$22,000-$25,000,博士学历者每周最高能拿到$5,800。这还不包括奖金、住宿和各类补贴,更吸引人的是,这些公司的转正率高,实习表现优异几乎等于提前锁定全职offer。

3. 人才争夺白热化

Quant岗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数学+编程+金融,三者缺一不可。而随着AI、大数据在金融中的应用加深,这类人才变得格外稀缺。公司愿意用“天价实习薪资”来提前锁定潜力股。

Quant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听说过“矿工”(Quant),但并不清楚它具体做什么。简单来说,Quant就是利用数学、统计、计算机知识研究金融市场,进行产品定价、风险管理或直接参与交易决策的专业人员。卖方Quant(Sell-side)多就职于投行,从事衍生品定价、风险建模等工作。买方QuantBuy-side就职于对冲基金、自营交易公司等,直接参与策略研发和交易,对创收能力要求极高。

买方Quant的薪资和发展空间通常优于卖方,因此竞争也更加激烈。

常见的Quant岗位有三种:Quant Researcher偏策略研发,通常要求博士学历;Quant Trader偏策略执行,本科及以上可申请,但需有竞赛/实习经历;Quant Developer偏系统实现,需要极强的编程能力。

无论哪一类,都离不开三大核心技能:数学/统计概率论、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等是建模基础;编程能力Python、C++ 是必备,R、SQL、Java 也常被要求;金融知识市场微观结构、资产定价、衍生品等。

另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快速学习等软实力也同样重要。

留学生如何突围?

很多同学担心:“AI发展这么快,Quant会不会很快被替代?

事实上,AI不仅不会取代Quant,反而让它更值钱

AI可以辅助回测、清洗数据,但核心策略的研发、模型的解释与调试、风险控制等,依然高度依赖人脑。尤其是在高频交易中,一次错误可能导致巨额亏损,这是AI目前无法承担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永远需要能理解市场、驾驭数据、创造策略的人。AI或许能辅助工作,但取代不了真正的量化思维。

那么,作为留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进入Quant岗位的概率呢?

如果你是大一、大二,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强化数学和编程基础;👉尝试参加量化交易竞赛(如Kaggle、Quantopian);👉尽早积累相关实习(券商金工、资管、FinTech公司等)。

如果你是大三、研一,2026的招聘并不遥远,Citadel、D.E. Shaw等公司早早开放2026暑期实习申请,现在正是申请的最佳时机

👉系统刷题:推荐“红皮书”和“绿皮书”(Quant面试经典教材)
👉构建项目经历:比如自己写策略回测、参与开源项目
👉模拟面试:尤其是技术面和行为面

如果你即将毕业,可以考虑先进入中小型量化公司或科技公司积累经验,一两年后再冲击顶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