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裁员15.3万,创20年同期新高;
科技、零售、仓储行业成重灾区;
AI取代初级岗位,招聘计划跌至冰点
这份来就业咨询公司挑战者·格雷·克里斯马斯(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以下简称CGC)发布的最新报告,真实让大家感受到:一夜之间,求职市场寒风凛冽。
20年未见的裁员潮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在10月宣布裁员15.3万人,环比激增183%,创下2003年以来单月最高纪录,较去年同期增幅达175%。今年以来,美国企业已累计宣布裁员约110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5%,成为自疫情以来裁员规模最大的一年。

以往,企业为避免舆论压力,通常不愿在第四季度大规模裁员,但今年10月的裁员规模,远超近十年四季度的月均水平。CGC高级副总裁安德鲁·挑战者(Andrew Challenger)在报告中写道:“这是二十多年来10月份的最高裁员总数。一些行业在经历了疫情后的招聘热潮后正在修正,但人工智能的应用扩散、消费与企业支出疲软、成本压力上升,正迫使企业勒紧裤腰带、冻结招聘或裁减人员。”
谁正在被冲击?
留学生的求职方向高度集中在几个关键行业,而这些行业正是本轮风暴的“重灾区”。
科技行业:10月裁员33,281人,几乎是9月的6倍。AI正在快速替代初级编码、数据处理、内容生成等岗位,谷歌等大厂已明确表示,优化团队是因为“AI能自动处理基础任务”。

仓储行业:10月裁员47,878人(9月仅为984人),疫情间的电商繁荣导致过度扩张,如今在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分拣系统的冲击下,行业正进行残酷的“瘦身重组”。
零售/服务业:消费疲软直接冲击线下门店与后台支持岗位。
政府/非营利组织:受政府停摆影响,非营利机构裁员同比暴增419%。
按全年累计来看,裁员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政府、科技、仓储、零售和服务业,合计占比超过七成。

留学生的双重困境
AI已从“未来概念”跃升为第二大裁员原因,仅10月就导致超3万人失业。它不再是替代体力劳动,而是开始规模化替代初级脑力劳动,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留学生群体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但也暗藏新的机遇。
困境
岗位减少:企业招聘计划降至2011年以来最低,尤其是面向毕业生的初级岗位大幅缩水。
竞争白热化:被裁的有经验员工也涌入求职市场,与应届生同台竞争。
求职周期拉长:报告指出,“被裁人员重新找到工作的难度明显上升”,对于有OPT时限的留学生而言,时间更为宝贵。

机遇
AI创造的新岗位:提示工程、AI模型优化、机器学习运维、数据战略等新角色正在诞生。
复合型人才吃香:“懂技术的商科生”或“懂业务的工科生”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更受青睐。
韧性企业仍在招聘:ADP数据显示10月私营部门新增4.2万个岗位,说明并非所有企业都躺平,仍在谨慎扩张。

Challenger公司的高管对此有一个精妙的比喻:“这就像当年互联网革命,但这次AI是‘闪电战’。”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在短期内都会引发阵痛,但长期来看,总会创造出更多难以想象的新岗位和新机遇。所以,请务必:
1. 技能升级,逃离“替代区”
不要只满足于学校课程,主动学习AI相关技能(如ChatGPT高级应用、Python自动化、数据可视化),让自己从“可能被AI替代的人”变成“驾驭AI的人”。
2. 拥抱“人机协作”新常态
将AI工具深度融入你的学习和项目工作中,能用AI高效完成基础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3. 调整求职预期,扩大行业视野
敢于看向那些“抗周期”或正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行业,如医疗、教育、能源等,中小型公司和初创企业可能提供更灵活的机会。
4. 疯狂Networking,把握隐形机会
在招聘冻结期,内推是最高效的通道,多参加线上行业会议,主动在LinkedIn上与目标公司的校友建立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