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科技大厂裁员潮席卷而来,今年累计裁员人数预计逼近110万。
与此同时,“大学学历已不够用”的讨论也愈演愈烈,对于在美留学生而言,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浮出水面:
是本科毕业立刻就业,抢占职场先机?还是继续读研读博,用学历换取未来的竞争力?
藤校就业率,正在“悄悄”下跌
美国藤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一直很强劲,近几年整体就业率维持在60%左右,最高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就业率在70%以上。
但细看2020年到2024年的就业数据,基本上八所大学都在微微走下坡路。
哈佛大学就业率从2020年的61%下滑至2024年的58%;耶鲁在2021年有68%的就业率,随即又慢慢滑落至58.7%。
康奈尔大学也从三年前最高点的67.2%降至59.8%,达特茅斯学院已经快要跌破60%。
就业率颇高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一路从2021年的77.6%退步到2024年的72.2%。

深造率,稳中有升的背后
与就业率相反的是,藤校毕业生的深造率正在缓步上升:美国八大藤校毕业生的深造率基本上维持在20%上下。
哈佛2023和2024年深造率分别是21%和20.8%;普林斯顿和布朗大学的深造率约为25%。
耶鲁深造率从2020年的16.6%涨到了2023年的19%,2024年稍微有点下降,但依然跟2022年保持相同水平。耶鲁每年就业的学生中有相当大部分在未来五年内会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宾大毕业生的深造率也是涨势一片,从2020年的15.2%一路涨到2024年的19.6%;达特茅斯2021年深造率就已经达到21%,中间虽有小波动,但2023年已回升到23%。
康奈尔毕业生的深造率最高,近五年一直保持在25%及以上,2024年已经涨到了30.8%。

学历VS经历,要看赛道
就业为主,深造缓升,这并非偶然,而是毕业生在现实与远见之间博弈的结果,如果你希望尽早进入职场,本科学历在以下方面依然具备独特优势:
✅ 可塑性溢价
投行、咨询、快消等行业明确偏好本科生,高盛分析师岗中,82%留给本科毕业生,沃尔玛、宝洁等公司的管培生项目也更青睐本科生。
本科生通常更愿意从基础岗位做起,减少了雇主对“overqualified”的顾虑。
✅ 企业“轻学历重技能”趋势加剧
据Burning Glass Institute报告,越来越多企业放宽了对中高技能岗位的学历限制。
FLAG大厂的算法面试中,超60%题目与LeetCode中级难度相当,本科生完全能胜任;雇主更看重实战经验,比如运营TikTok账号涨粉10万,比理论课程更有说服力。

✅ 实习窗口长,转正机会多
本科生从大二即可开始实习,积累2-3段经历。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常从大二实习生中选拔全职员工,高盛、科技公司对实习生的Return Offer发放率高达50%-70%。
但在某些领域,研究生学历几乎是“通关密码”:
- 量化金融:Jane Street 录取者中97%拥有顶尖院校硕士学历。
- AI/芯片/数据科学:Meta、TSMC、OpenAI等企业对学历有明确要求,尤其是核心研发岗。

回顾数据与趋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本科生要学会用实战经验跑赢时间窗口
✅研究生要善用学术资源构建技术护城河
没有完美的学历,只有精准的赛道卡位,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做出选择后的坚定执行。
留学生的价值不在于一纸文凭,而在于你用这份文凭创造了什么。提前规划、以终为始,方能在职业与学业的博弈中,赢得漂亮,赢得踏实。


